(原标题:2023年“双积分”:比亚迪、特斯拉包揽前三,不达标企业数量不降反增)
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3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核算情况表》。从排名看,比亚迪下属两家企业包揽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下称“双积分”)排前两位,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广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分别位列第三、第四和第五。
同时,2023年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达标情况不进反退,不达标企业为52家,比2022年还多了1家。2021年,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为负的企业分别为45家、24家,到2022年减少到32家、17家,但2023年又分别增加至48家、20家。
广汽乘用车挤进前五,奇瑞持续承压
与2022年相比,2023年“双积分”前五的变化不大,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2022年排名第三,2023年退步了2名,广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2022年排名第五,2023年进步了1名。
在排名前五的企业中,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双积分”分别为900.78万、452.8万,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分别为563.2万、316.39万,两家合计分别为1463.98万、769.19万,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分别为379.81万、286.96万,广汽乘用车分别为341.96万、202.65万,上汽通用五菱分别为191.82万、77.44万。
上述排名与四家车企新能源销量的表现密切相关。根据乘联会数据,在2023年新能源狭义乘用车厂商零售销量排名中,比亚迪销量为270.6万辆,位列第一;特斯拉中国销量为60.4万辆,位列第二;广汽埃安销量为48.4万辆,位列第三;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为45.8万辆,位列第五,与位列第四的吉利汽车只相差1.1万辆。
之所以吉利汽车未进入2023年“双积分”排名前五,一个原因是该公司的积分被分散在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与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两家下属企业手中,其中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在所有车企中位列第六。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双积分”实施情况报告, 2022年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订单均价为1128元/分。如果按照2022年的价格,比亚迪、特斯拉、广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2023年获得新能源汽车积分分别价值86.76亿元、32.36亿元、22.85亿元、8.73亿元。不过,近几年随着供给量增加,新能源汽车积分价格不断走低,2023年后也面临继续下跌的压力。
在2023年的不达标车企中,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最多的是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积分为-68.55万,与2022年相比负积分进一步增加。同时,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2023年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也均为负值,属于不达标企业。
在达标企业中,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为47.23万,但不足以抵消上述三家奇瑞集团下属车企的负积分。
合资车企与进口车企不达标者居多
在2023年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企业名单中,众多合资车企位列其中,包括一汽-大众、广汽丰田、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东风汽车、北京奔驰、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其中一汽-大众是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最多的一家合资车企,积分为-63.52万。
2023年,大部分合资车企新能源汽车产量和进口量占比较低,其中北京现代、广汽丰田、一汽-大众、广汽本田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和进口量分别为5辆、4256辆、9.32万辆、1.39万辆,占自身整体乘用车产量和进口量中的比重分别仅0.002%、0.44%、4.99%、2.2%。
结合近几年的“双积分”情况看,合资车企中广汽丰田在2023年退步明显,由达标企业变为不达标企业。2021年和2022年,广汽丰田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均为正,2023年,广汽丰田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为-1.89万,新能源汽车积分为-10.77万。
不过,不达标合资车企所属的国有汽车集团,普遍拥有较多“双积分”盈余,可以在内部实现正负积分互相抵消。2023年,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股份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分别为48.54万、70.18万、29.22万,新能源汽车积分分别为32.3万、24.17万、15.5万。
此外,进口车企也是积分不达标的“重灾区”。2023年,在被纳入统计的24家进口车企中,共有19家不达标,仅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斯泰兰蒂斯(上海)汽车有限公司、捷尼赛思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5家达标。
在不达标的进口车企中,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排名前三,分别为-21.04万、-14.59万、-14.34万。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luyixian/2375757.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